双臂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周骥平1 , 颜景平1 , 陈文家2
1.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南京210018; 2. 扬州大学工学院,扬州225009
RESEARCH STATUS AND PONDERATION PERTINENT TO DUAL ARM ROBOT
ZHOU Ji ping1 , YAN Jing ping1 , CHEN Wen jia2
1. Dept of Mechanical E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10018; 2. Yangzhou University
全文:
PDF
(203 KB)
HTML
( )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引用本文:
周骥平, 颜景平, 陈文家. 双臂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机器人, 2001, 23(2): 175-177..
ZHOU Ji ping, YAN Jing ping, CHEN Wen jia. RESEARCH STATUS AND PONDERATION PERTINENT TO DUAL ARM ROBOT. ROBOT, 2001, 23(2): 175-177..
摘要 本文在讨论了双臂机器人的作用特点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国内外对双臂机器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双臂机器人今后研究方面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
双臂机器人 ,
研究 ,
思考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pertinent to the dual arm robots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in detail while i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concernign the robots with dual arms. And several ideas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robots with dual arms have been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
dual arm robot
research
ponderation
收稿日期: 2000-03-17
基金资助: 本研究得到东南大学211工程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周骥平(1960- ),男,扬州大学工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副院长、副教授,东南大学在职博士生.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1] 衫内肇など,作业位置の自动决定机构を有する双腕协调制御アルゴリズム,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C篇),1997,63(613):3182-3187 [2] 内山胜など双腕ハンドリングロボットの协调制御,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C篇), 1996,62(593):202-208 [3] 木口量夫など,ファジィニュロを利用した复腕ロボットによる摩擦补偿を考虑した对象物の滑らせ移动制御,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C篇),1996,62(595):997-1004 [4] 小官一弘など,双腕マニビュレータによる薄板のマニビュレーション,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C篇),1995,61(591):4365-4371 [5] Rob Buckingham. Multi-arm Robots. Industrial Robot,1996,123(1):16-20 [6] Dodds G et al. Multi-arm Robotics:A Solution to Fast Reconfiguration for Changing Automated Tasks. Industrial Robot,1996,123(1):22-26 [7] Paul Brunn. Robot Collision Avoidance. Industrial Robot, 1996,123(1):27-33 [8] New Dual Arm Robotic Capability. Industrial Robot, 1996,23(3):40-41 [9] Nilanjan Sarkar et al. Dynamic Control of 3-D Rolling Contacts in Two-Arm Manipu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1997,13(3):364-376 [10] 钱东海等. 双臂机器人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 机器人,1999,21(2):98-103 [11] 陈国锋等. 双臂机器人位姿的方向可操作性. 机器人,1996,18(2):108-114 [12] 朱文宏等. 一种多机械手(指)自适应协调控制的递推算法. 自动化学报,1997,23(5):613-619 [13] 王树新等. 受控多体系统的力约束分析与实验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1997,30(5):601-606 [14] 赵永生等. 多机械手协同的无内力抓取及动载的分配. 光与精密工程,1999,7(2):50-56 [15] 陈安军等. 双臂机器人机构速度约束方程组的快速建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3):236-238 [16] 何光彩等. 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自主控制系统仿真. 计算机仿真,1999,16(2):57-59
[1]
李洋, 徐达. 基于引力自适应步长RRT的双臂机器人协同路径规划 [J]. 机器人, 2020, 42(5): 606-616.
[2]
柳倩, 桂建军, 杨小薇, 曲艳丽. 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专利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J]. 机器人, 2016, 38(5): 612-620.
[3]
付宜利, 李坤, 潘博, 詹军成, 王树国. 微创手术机器人力检测与力反馈技术研究现状 [J]. 机器人, 2014, 36(1): 117-128.
[4]
谭益松, 任立敏, 张海波 . 空间大型末端执行器抓捕容差优化及其仿真 [J]. 机器人, 2012, 34(6): 715-721.
[5]
周军, 丁希仑.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臂机器人模糊力/位混合控制 [J]. 机器人, 2008, 30(4): 318-325,332.
[6]
苏玉民, 万磊, 李晔, 庞永杰, 秦再白. 舵桨联合操纵微小型水下机器人的开发 [J]. 机器人, 2007, 29(2): 151-154.
[7]
杨灏泉, 赵克定, 吴盛林. 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控制策略的研究 [J]. 机器人, 2004, 26(3): 263-266,271.
[8]
江泽民, 徐德, 王麟昆, 谭民. 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机器人, 2003, 25(6): 554-559,525.
[9]
刘正元, 李一平. “CR-02”AUV无动力下潜运动预报 [J]. 机器人, 2002, 24(5): 385-388.
[10]
陈峰, 丁富强, 赵锡芳. 双臂机器人无碰撞运动规划 [J]. 机器人, 2002, 24(2): 112-114,121.
[11]
董再励, 王光辉, 田彦涛, 朱枫, 洪伟. 自主移动机器人激光全局定位系统研究 [J]. 机器人, 2000, 22(3): 207-210.
[12]
钱东海, 马毅潇, 赵锡芳. 双臂机器人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 [J]. 机器人, 1999, 21(2): 98-103.
[13]
孔令富, 韩佩富, 黄真, 程从权, 郑涌. 6-DOF并联机器人修正位置/力控制系统的研究 [J]. 机器人, 1998, 20(4): 303-308.
[14]
方浩, 田边, 张晓缋, 戴冠中. 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其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J]. 机器人, 1998, 20(3): 168-173.
[15]
陈国锋, 杨昂岳. 双臂机器人位姿的方向可操作性 [J]. 机器人, 1996, 18(2): 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