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构复合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制
王挺, 王越超, 赵忆文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6
R&D of a Multi-mechanism Compound Intelligent Robot
WANG Ting, WANG Yue-chao, ZHAO Yi-wen
Robotics Labor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全文:
PDF
(961 KB)
HTML
( )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引用本文:
王挺, 王越超, 赵忆文. 多机构复合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制[J]. 机器人, 2004, 26(4): 289-294..
WANG Ting, WANG Yue-chao, ZHAO Yi-wen . R&D of a Multi-mechanism Compound Intelligent Robot. ROBOT, 2004, 26(4): 289-294..
摘要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多机构复合智能移动机器人CLIMBER的系统构成、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着重介绍了CLIMBER机器人的机构复合方法和避障控制算法.
关键词 :
移动机器人 ,
机构复合 ,
模糊控制
Abstract :A multi-mechanism compound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named CLIMBER is introduced, which is developed by our laboratory. Its system component, hardware structure and software system are presented, with the method of mechanism combination and obstacle avoidance as an emphasis.
Key words :
mobile robot
multi-mechanism compound
fuzzy control
收稿日期: 2003-12-25
基金资助: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863-512-2001AA422340)
作者简介 : 王挺(1978-),男,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复合机构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 王越超(1960-),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机器人学. 赵忆文(1972-),男,研究领域:移动机器人控制及运动规划.
[1] Schilling K, Jungius C. Mobile robots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A]. 2nd IFAC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Autonomous Vehicles [C]. Espoo, Finland:Pergamon Press Ltd, 1995. 109-119. [2] Kunii Y, Otsuka M. Tele-science by planetary rover:Micro 5[A].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n Space[C]. Noordwijk, Netherlands:European Space Agency, 1999. 553-558. [3] 刘方湖,陈建平,等.行星探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机器人,2002,24(3):268-274. [4] 赵忆文,谈大龙.多移动机器人合作系统中的单机控制体系结构研究[J]. 机器人,1999,21(6):422-425. [5] 王志文,郭戈.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现状与展望[J]. 机器人,2003,25(5):470-472. [6] 张明路,彭商贤,曹作良,等.用于移动机器人避障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控制技术[J]. 中国机械工程,1997,8(2):21-24. [7] 刘国民,黄海东.履带地盘转向轨迹的研究[J]. 水利电力机械,1998,10:18-21.
[1]
李少东, 杜志江, 于洪健. 联合力、声音信号的机器人钻骨操作 [J]. 机器人, 2022, 44(4): 399-409.
[2]
武东杰, 仲训昱, 崔晓珍, 庄明溪, 彭侠夫. 具有全局速度约束的惯性/编码器/视觉/激光融合定位方法:IEVL-Fusion [J]. 机器人, 2022, 44(4): 443-452.
[3]
冯婷婷, 谭炯钰, 谷世超, 叶文达, 朱海飞, 管贻生. 构形可变移动机器人的构形评价、优选及变换规划 [J]. 机器人, 2022, 44(2): 167-175.
[4]
杨梓桐, 王书亭, 孟杰, 蒋立泉, 谢远龙. 基于特征热力图的移动机器人高效全局定位方法 [J]. 机器人, 2021, 43(2): 156-166.
[5]
毛倩倩, 张舒, 徐鉴, 方虹斌. 基于行波函数的仿蠕虫移动机器人驱动信号统一表征方法 [J]. 机器人, 2021, 43(2): 234-245.
[6]
李秀智, 赫亚磊, 孙炎珺, 张祥银, 张晓凡. 基于复合式协同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 [J]. 机器人, 2021, 43(1): 44-53.
[7]
施俊屹, 查富生, 孙立宁, 郭伟, 王鹏飞, 李满天. 移动机器人视觉惯性SLAM研究进展 [J]. 机器人, 2020, 42(6): 734-748.
[8]
陈志华, 汪首坤, 王军政, 徐康, 王修文, 刘道和, 雷涛, 司金戈. 电动并联六轮足机器人的运动驱动与多模态控制方法 [J]. 机器人, 2020, 42(5): 534-549.
[9]
马小陆, 梅宏. 基于JPS策略的ACS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 [J]. 机器人, 2020, 42(4): 494-502.
[10]
王洪斌, 尹鹏衡, 郑维, 王红, 左佳铄. 基于改进的A* 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J]. 机器人, 2020, 42(3): 346-353.
[11]
康玉祥, 姜春英, 秦运海, 叶长龙.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及实验 [J]. 机器人, 2020, 42(1): 71-78.
[12]
李宗刚, 夏文卿, 葛立明, 杜亚江. 仿生机器鱼胸/尾鳍协同推进闭环深度控制 [J]. 机器人, 2020, 42(1): 110-119.
[13]
万方, 周风余, 尹磊, 王玉刚, 陈科, 沈冬冬. 基于电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算法 [J]. 机器人, 2019, 41(6): 742-750.
[14]
李吉功, 杨静, 周洁勇, 刘佳, 杨丽. 室外环境下基于证据理论的多气味源测绘及定位 [J]. 机器人, 2019, 41(6): 771-778,787.
[15]
胡艳明, 李德才, 何玉庆, 韩建达. 基于增量式RBF网络的Q学习算法 [J]. 机器人, 2019, 41(5): 56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