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6-DOF并联机器人Newton-Euler动力学模型
韩佩富1 , 王常武1 , 孔令富1 , 黄真1 , 赵立强2
1.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秦皇岛066004; 2. 河北农业技术师院基础部,河北昌黎066600
THE IMPROVED NEWTON-EULER DYNAMICS MODEL OF 6-DOF PARALLEL ROBOT
HAN Pei-fu1 , WANG Chang-wu1 , KONG Ling-fu1 , HUANG Zhen1 , ZHAO Li-qiang2
1.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2. Agriculture Technology Teacher-training Institute, Changli Hebei
全文:
PDF
(221 KB)
HTML
( )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引用本文:
韩佩富, 王常武, 孔令富, 黄真, 赵立强. 改进的6-DOF并联机器人Newton-Euler动力学模型[J]. 机器人, 2000, 22(4): 315-318..
HAN Pei-fu, WANG Chang-wu, KONG Ling-fu, HUANG Zhen, ZHAO Li-qiang. THE IMPROVED NEWTON-EULER DYNAMICS MODEL OF 6-DOF PARALLEL ROBOT. ROBOT, 2000, 22(4): 315-318..
摘要 本文在6-DOF并联机器人运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对加速度及作用力正交分解的方法,将其Newton-Euler动力学模型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可用于实时计算的模型.
关键词 :
并联机器人 ,
Newton-Euler动力学模型 ,
改进算法
Abstract :Based on kinematics model of 6-DOF parallel robot, this paper adopts orthogonal analysis method on acceleration and force, and summarizes the Newton-Euler dyn amics model into a simple model that can be used for real-time calculation.
Key words :
Parallel robot
Newton-Euler dynamics model
simple algorithm
收稿日期: 1999-03-25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韩佩富(1941- ),男,副教授.研究领域:数控技术.
[1] 黄真.空间机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 黄真,孔令富,方跃法.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Huan Z. Modeling Formulation of Six-DOF Multi-loop Parallel Manipulator: Part 2-dynamic Modeling and Example.In : Fourth Symposium Linkage and CAD Design Methods, Romains, 1985, 2-1:164-170 [4] 赵立强.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并行算法研究.燕山大学硕士论文,1997
[1]
温海营, 戴敏, 张慧, 张志胜, 于继勇. 含被动高副的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 [J]. 机器人, 2021, 43(6): 694-705.
[2]
李国江, 张飞, 李露, 尚伟伟, 陶猛. 基于多种群协同进化算法的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末端位置误差补偿 [J]. 机器人, 2021, 43(1): 81-89.
[3]
张彬, 张飞, 周烽, 尚伟伟, 丛爽. 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双空间自适应同步控制 [J]. 机器人, 2020, 42(2): 139-147.
[4]
项程远, 唐晓强, 崔志伟, 徐乔木. Stewart并联机器人力敏感性分析及实验验证 [J]. 机器人, 2018, 40(6): 942-949.
[5]
梅江平, 贺媛, 臧家炜. 基于末端转角误差的并联机器人零点标定方法 [J]. 机器人, 2018, 40(5): 685-692,703.
[6]
苏婷婷, 张好剑, 王云宽, 秦晓飞, 吴少泓, 郑军, 常剑章, 王枝增, 孙洪生. 基于PH曲线的Delta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 [J]. 机器人, 2018, 40(1): 46-55.
[7]
山显雷, 程刚. 高速运动下并联机器人主动支链的动力学耦合特性 [J]. 机器人, 2017, 39(5): 603-607.
[8]
谢少荣, 刘思淼, 罗均, 黄潮炯, 杨毅, 李恒宇. 一种混合驱动柔索并联仿生眼的轨迹规划 [J]. 机器人, 2015, 37(4): 395-402.
[9]
栾玉亮, 荣伟彬, 孙立宁.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3-PPSR 大长径比柔性并联机器人刚度模型分析 [J]. 机器人, 2014, 36(6): 730-736.
[10]
冯李航, 张为公, 龚宗洋, 林国余, 梁大开. Delta系列并联机器人研究进展与现状 [J]. 机器人, 2014, 36(3): 375-384.
[11]
高名旺, 张宪民, 刘晗. 3-RRR高速并联机器人运动学设计与实验 [J]. 机器人, 2013, 35(6): 716-722.
[12]
窦玉超, 姚建涛, 侯雨雷, 段艳宾, 赵永生. 65米射电望远镜副面调整系统姿态精度监测与回零策略 [J]. 机器人, 2012, 34(4): 399-405.
[13]
张峰峰, 孙立宁, 杜志江. 一种新型的生物机电系统建模研究 [J]. 机器人, 2009, 31(4): 378-383.
[14]
郭盛, 方跃法. 可实现空间取放作业的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 [J]. 机器人, 2007, 29(5): 417-422.
[15]
段学超, 仇原鹰, 段宝岩. 基于Metropolis遗传算法的并联机器人结构优化设计 [J]. 机器人, 2006, 28(4): 433-438.